景咚科普,不一样的博客网站

别再被骗了!山楂并不是传说中的“血栓溶解剂”


别再被骗了!山楂并不是传说中的“血栓溶解剂” 第1张

你有没有不小心被夸大的宣传忽悠过?一个水果居然号称能解决血栓问题,还给出“10小时内溶解50%”这样的惊人数据,难免让人心动。毕竟,心脑血管疾病听起来那么可怕,而山楂这种普普通通的水果,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健康救星。这事儿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先说这个消息是怎么冒出来的。很多关于“山楂溶栓”的报道都从自媒体平台而来,附上什么“国外权威研究”或“某某大学团队发现”的字眼。一看就很唬人,可仔细读完却发现,全篇都缺乏可信依据:既没说明具体的学术期刊,又没有列出研究是在人类还是动物身上完成,内容模糊得很。这种套路摆明了就是抓住人们害怕疾病的心理,凭借吸引眼球的标题大搞流量生意,其实根本都是伪科普。

那现实中,山楂到底跟血栓能不能扯上关系?医学上“血栓溶解”属于非常高尖端又严肃的治疗概念。真碰到中风、心梗这样的紧急情况,医生用的都是阿替普酶、尿激酶等高度专业的溶栓药物,这种药得通过静脉注射才能起效,而且风险极高。一不小心就可能诱发严重出血,整个过程都需要在医院严密监控下进行。不论怎么看,吃点水果绝对代替不了这种专业操作。

不过呢,要说山楂完全没用倒也冤枉了它。科学界早就研究过,山楂确实含有多种对心血管有益的成分,像类黄酮可以抗氧化改善血脂,三萜酸能稍微扩张血管,多酚类物质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分只能帮助预防血栓的形成,对已经堵住血管的血栓却毫无办法。换个好理解的比喻,就像防晒霜只能帮你预防晒伤,但对已经被太阳晒脱皮的皮肤完全不起作用。也就是说,山楂长久食用可能会降低血栓发生的概率,可根本不可能直接“溶解”它。


真正能处理血栓的医学方法,目前也就三种:要么静脉注射上述的溶栓药,要么用医疗器械直接导管取栓,要么服用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防止血栓进一步恶化。这些手段全都需要专业人士操作,任何食物或者保健产品都彻底无法替代。而且重要的是,这些药物对时间窗和术后风险都有严格要求,稍微不注意反而可能带来危险。

话又说回来,山楂虽不能治病,却是很不错的食品。《本草纲目》早就记载过它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吃完油腻大餐时嚼两颗山楂,确实有助于消化;中医更认为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辅助改善血液循环。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山楂中的总黄酮和三萜能对心血管提供保护。只要适量食用,它还能给身体增添些微好处。

不过别忘了,东西再好也不能乱吃。山楂酸性强,一空腹或一次吃太多,很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或者反酸;它含有鞣酸,可能与胃酸结合形成结石;甚至对某些正在吃降压药的人而言,它还会干扰药物代谢,这时候最好询问医生后再决定是不是能吃。所以胃不好的人、老年人以及长期服药者,吃山楂务必要控制量,小心为妙。

其实想预防血栓,根本没必要迷信什么“神奇水果”。控制血液健康靠的就是日常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食清淡、运动规律这些老生常谈的理念。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长期积累,是血栓形成的最大帮凶。坚持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期检查身体,多活动少久坐,再搭配适当饮食,才是远离血栓的长久之计。

所以,与其寄希望于某种果子,不如认真做好每天的饮食和作息管理。山楂虽然不错,但也只是食品,不是灵丹妙药。那些夸夸其谈的“10小时溶栓”只是误导。如果真的关心血管健康,多一点理性判断,少一些投机心理,这才是最负责任的选择。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当前共有1条评论

景咚科普

暂无个人介绍

8723 文章
1 页面
0 评论
7165 附件
景咚科普最近发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