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咚科普,不一样的博客网站

七亿用户数背后的多重引擎:第三季度京东超过预期的成长

景咚科普32025-11-15

双十一结束后,京东发布了第三季度的报告。这一系列的数据,表面上看起来很矛盾,但实际上,却是行业正在由“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

京东在11月13日公布了其三季度业绩,该公司的营收较上年同期增加14.9%,达到了2991亿元,同时在服务方面的收益也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它的活跃程度和购买频率也在不断提高,年活跃人数也首度超过了七亿。同时,净利润的短期下降也引起了人们的怀疑。但是,如果把目光放远一些,就会发现京东正在用“超级供应链”作为一个杠杆,来推动整个行业从效率变革到生态重构。

从这一业绩来看,它既是京东为抵御产业“内卷”而发出的一声宣告,也是京东用科技与创新在新的生产力中激活了供应链的生命力。

5483dad8-70dd-41b4-ae3b-2db4aaf61ca0.png

亮眼数据背后,多引擎增长矩阵成型

面对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京东的财务报表,展现出了它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决心。

京东总裁许冉说:“第三季度,我们的用户数量和购买频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十月的年活跃人数超过了七亿,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记录。”

这一历史新高的背后,反映出京东已经由“以带电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全商品为核心”的战略转变。许冉说到了点子上:“京东已经建立起了多个业务的互补发展模式。”

京东的核心零售商业显示了令人惊叹的循环穿透能力。根据财报,第三季度日百产品的营收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8.8%,是业内平均水平的4倍;超市类商品连续七个季度保持了双位数增长,成为经济平稳发展的“压舱石”;服饰鞋帽类产品的增长速度是业内8倍,这也证明了“JD FASHION”品牌对消费者信心的提升;新的业务如外卖,较上年同期上涨214%,按月增幅较快,这也是本地生活策略的突破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季度,京东在服务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供应链溢出价值也随之显现。京东的营收较上年同期上升了30.8%,所占比重也上升到了24.4%,达到了创纪录的24.4%。

细分下来,京东外卖已经入驻了超过两百万的优质餐饮,在双十一的时候,前300名的品牌平均每天的订单数量比第一个月增加了13倍。京东的旅游酒店预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八倍,而机票预订量则增加了六倍以上;京东健康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30多种新药,巩固了新特药的第一站的位置。目前,京东家政公司的自有专业清洁工人超过50000人,在国内超过111个城市提供了服务。

再加上七鲜小厨“新鲜现炒”、“食材透明”的特点,受到了顾客们的欢迎,订单量节节攀升,甚至还带动了方圆三公里范围内的高品质餐馆,订单量增加了12%。

京东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是从一个“渠道商”到一个“服务商”的转变。这种成长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超级供应链正在打破传统的零售界限,向餐饮、旅游、保健、工业等多个行业渗透。这既是对企业经营模式的一次提升,也是对供应链能力进行“产品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许冉表示,“目前京东各方面都在稳步发展,我们相信,他们一定会一起努力,让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长远发展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京东虽然面临着“以旧换新”的巨大压力,但通过产品的拓展和场景的创新,也能有效地避免单个商品的波动。

KfhHSUSc.jpg

超级供应链:“破卷”突围、价值共创

在整个产业陷入价格战的大环境中,京东借助超级供应链“破卷”突破,由“低价竞争”向“价值共创”这一观念的跃迁。

报告中披露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个性化供应催生新需求"这一行业的信号。报告称,今年第三季度,京东推出的新产品是去年的五倍,特别是在家电、美妆和3 C等产品中,定制化的重磅产品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京东超市为客户提供超过10000种的定制商品,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了八成。

另外一套数字也表明,京东的线下商业模式已深入融合。3 C数字商店超过4000家,京东商城20多家,京东汽车商城3000多家,形成了一个“线上流量+线下服务”的闭环。京喜自有品牌正式启动了“以产业带为基地的工厂采购优选项目”,将带动超过十万个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京东的直播采购和销售订单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而京东的直播业务则增加了180%。京东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联手打造的埃安 UT super,被誉为“国民好车”。

京东的竞争逻辑已经由过去的“流量争夺”转变为“供给重构”,以实现对供求的精确匹配,从而避免出现低级的内耗。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引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超供给链的“智变”,也是科技推动的结果。京东在今年第三季度的供应链资产达到了1743亿人民币,这得益于它在科技领域的长期投资。

不断进行智慧化的物流升级,也是京东对“长线经营”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经过京东618和京东11.11这两大高峰的实战检验,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狼”物流体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和推广,目前已经在北京,福州,广州,成都等中心城市建立了各种不同的仓储模式。

京东物流近日公布,未来5年内,将购置机器人300万台,无人驾驶车辆100万辆,无人驾驶车辆10万台,投放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京东环球销售在菲律宾开设分店后,「海外包邮区」数目已经增加到十三个,「新」、「越」、「日」、「韩」五大区域的「包邮区」,已经扩大到36个国家及地区。

人工智能和供应链的结合,已经深入到了一起。京东保健推出医、检、诊药闭环的全新“AI医院1.0”;京东产业发布了业内第一个产业供应链大模型—— JoyIndustrial,涵盖了汽车制造、钢铁冶金等10个应用场景。

经过8年的科技改造,京东坚持“长线”,在技术上打牢了基础,到第三季度,它的研发费用已经达到了1600亿。在京东2025世界科技先锋大会上,京东科技宣布,未来三年,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各行各业,打造千亿级的人工智能生态。

在整个产业都陷入价格战的大环境中,京东以“超级供应链”为支点,不但打破了产业“内卷”的困局,还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共赢,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短期利润承压背后的长期布局

虽然净利润在短期内有所下降,但是京东显然是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了其战略核心区域。

不可忽视的是,在新企业孵化阶段,仍然存在着投资行为,这种行为背后的逻辑重组是无法回避的。从收益来看,外卖服务已经实现了“按月缩减开支”,但是仍然处在扩大规模,构建协同生态的阶段。

除此之外,还有科技基础建设,这也是一种战略手段。在物流机器人采购和人工智能研发方面的投资,虽然会对当前的盈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基础。

在员工福利保障上,京东为全职外送骑手提供了足额的五险一金,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体现了公司对社会的高度负责。

纵观京东的历史,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2017年,每一次战略投资,都会带来短暂的痛苦,但最终,它还是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奠定了坚实的“护城河”。今天的乡土生活规划,就是这种逻辑的延伸。

“不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业务模式的构建”,是京东最鲜明的特征。京东一直强调的是“不以盈利为经营模式”,这个概念在第三季度中得到了三个体现。一是农产品基础工程,京东农产品生产基地百万亩,第四次“农特商品节”补贴项目,涵盖600多个品类、数百万种商品,带动上万家商户;二是关爱老人的公益活动,联合京东健康、物流等板块,推进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更新;三是对就业的贡献,连续四年在中国私营企业中排名第一,在去年创造了最大的就业岗位。

这种行为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但可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社会信任度,从而产生“慢变量”的竞争优势。

在这一系列的策略中,京东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其理念是以“超级供应链”为核心,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服务,形成“产-供-消费”的良性互动。

京东在双十一期间的销售额、用户数量和订单数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实质就是一个超级供应链的表现,它的存在就是打通了整个经济循环的一个节点。在需求方面,京东通过定制新产品,直播带货(购买和直播的订单增长140%)来刺激潜在的消费;在供应方面,京东依托订单定制、产业带项目等,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物流方面,京东通过智能物流和全球网络(36个国家的正式快递网络)提高了货物的流通效率。这一“三端协同”的发展模式,就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内在动力的具体体现。

京东正从“企业供应链”走向“供应链生态”,最终的目的就是把超级供应链打造成一个行业的基石。《财富》杂志500家企业从早期366上升到今年的44名,证明了京东的竞争能力已经从业务效率提升到了行业生态价值。

京东在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中,显示出其对经济周期的坚定决心。

京东就像是一名司机,在不断地踩着油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业务,不断地投入新的业务,不断地投入新的技术,不断地承担起社会责任。面对不断变化的利益,我们要保持战略上的冷静。这是因为我们坚信,“超级供应链”可以激活整个行业,激活消费。

未来,京东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零售公司,更可能是一个以供应链为载体,以整个行业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在价值链的重新构建下,短期利益的波动最终会被行业的长期价值浪潮所淹没。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

景咚科普

暂无个人介绍

8814 文章
1 页面
1 评论
7165 附件
景咚科普最近发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