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咚科普,不一样的博客网站

小米雷军“掀桌子”与“拆房子”的代价:风评急转背后的真相

雷军和他的小米,最近吞下了不小的舆论苦果。毕竟,不管是智能手机还是智能家电,亦或是新能源汽车,几乎每个领域都喊起了声讨小米的声音。其实,这番口碑逆转并非偶然,而是它业务版图急剧膨胀背后的必然结果。一边是惊艳的增长曲线,一边是愈发刺耳的质疑声,这种强烈对比背后,有些事还真不得不细细琢磨。

就拿数字摆在眼前的汽车领域来说吧,小米的存在感已经从“初来乍到”转变成“绕不开的对手”。2025年第二季度光交付量就达到了8.13万辆,7月的单月交付更是破了3万台的大关。截止7月10日,这款汽车的新玩家累计交付超过30万台,新品YU7都还没正式出场,可是这架势俨然有点“传闻刚起,产品已爆”的意思。问题是,利润空间也抢得让人咂舌。小米瞄准的是20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毛利率直飙26%以上,而对比之下,传统车企的平均毛利率才刚过11%。你说这不让人眼红冒火吗?这般大动静绝对是一场硬碰硬的火拼,惹得老牌车企每走一步都要多琢磨三分。

小米雷军“掀桌子”与“拆房子”的代价:风评急转背后的真相 第1张

同样被搅得天翻地覆的还有家电行业。这其中最令竞争对手头疼的恐怕是小米的空调业绩。上半年出货量就冲到了540万台,同比提升60%以上,这成绩不仅让它在行业里站住了第四的位置,而且一转眼,就快溜到前三了。关键在于,小米的生意经不只体现在价格战略上,它靠搭建智能生态系统,硬生生地干出了差异化的用户体验——一台空调能和手机、电视、音箱组成无缝衔接的智能网,这可不是传统家电巨头一朝一夕能照搬的套路。所以,不光是空调,冰箱增长25%,洗衣机涨了45%。连锁的“爆款式成功”,自然砸得原来的市场秩序乱了套,各种明争暗斗也就随之而来了。比如,格力的高层和小米高管就在社交媒体隔空掐起来,针锋相对,谁也不放话软绵。

小米雷军“掀桌子”与“拆房子”的代价:风评急转背后的真相 第2张

再回到手机市场的风波,小米也没少吃闭门羹。有人说,小米的营销套路太“浮夸”,什么大字吹牛、小字免责、“字研”吹法总让消费者觉得可信度一言难尽。事实上,从早年间攻占手机市场开始,小米的这些招数就深受质疑。然而,用在消费周期短的电子产品上,大家可能还能睁只眼闭只眼,但换到车上,那可就不是三五千块的事了。一台车售价几十万不说,买家的心理账也沉甸甸。尤其牵扯到生命安全的时候,看似无伤大雅的宣传偏差就会让信任整个崩塌,哪怕原先积攒下来的好口碑,也会变成雪崩之势。销量越好,这种皮肤表面的缺陷反噬得就越快,表现得也越严重。正因为如此,小米最近招来的骂声,多少带了些汽车消费者的复杂情绪。

小米雷军“掀桌子”与“拆房子”的代价:风评急转背后的真相 第3张

但其实被推到风口上的原因,往深一挖,还真离不开小米自身的扩张速度。这两年里,小米早已突破了“手机+AIoT”的双驱动,变成了“手机、智能家居、汽车”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光看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净利润108亿元,增长幅度更是飙到75.4%。这么激进地扩张,相当于一只野兽闯入了多个原本独立的领地。什么苹果、华为,美的、格力,再到特斯拉、比亚迪,每一方都是扎根深厚的狠角色。而小米想在这些万亿级市场中分一杯羹,就注定要被群起攻之——打掉一点牙,皮肉擦破点血,无非是成长路上的常态罢了。

小米雷军“掀桌子”与“拆房子”的代价:风评急转背后的真相 第4张

只是,小米是不是也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当年的那种“风口猪理论”,是不是还能适配如今自己的身份呢?继续扩张势必是小米的使命,但怎么缩减投机,怎么平衡信誉与商业利益,或许才是它要真正补齐的功课。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当前共有1条评论

景咚科普

暂无个人介绍

8730 文章
1 页面
0 评论
7165 附件
景咚科普最近发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