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稀土,还有核电,美国自己终于尝到了“卡脖子”滋味!
美国,总算是体会到了被“卡脖子”的感觉!一说起中美 AI之争,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硬件和参数上,而忽略了中国人工智能背后的强大力量:核能!
开源 AIGPT-4的单次培训功耗高达50万度,等同于1.7 W户美国居民的日常用电量,而在其推导过程中所需能量可达到1000多个人的训练量,因此,持续、充分的电能供给是人工智能竞赛的重要基础。

美国核能危机日益明显。在全美核电站所需的高纯度铀中,有20%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占到了美国本国的19%以上。
即使《禁止俄罗斯铀进口法案》正式生效,根据该条款,许多美国核能公司也可以在2028之前继续进行出口。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拥有两个最大的优点:它占据了世界上44%的铀浓缩市场,并且成为了美国正在开发的高级微型模块式反应器的“指定口粮”——高纯度的低浓缩铀。
美国曾经有过一次机会,可以摆脱今天这种消极局面。
在冷战之后,俄罗斯大规模购买了廉价的高纯度铀,虽然减少了生产成本,但也给当地的铀浓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现在美国只剩下两个小型铀矿厂了,产量已经很低了。2023年,日本将会为国内企业提供2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当地企业扩大产能,但根据专业人士的估算,最快也要五年时间才能达到量产。
随着哈萨克斯坦洪水减产和尼日尔政治不稳定造成的出口停滞,国际铀市场不断波动,原材料的价格在一年时间里上涨了72%。
中国很久以前就开始规划核能了。
中国核能的股票在2025年10月份已经平稳地维持在9元,这也是人们对它的发展充满了自信的原因。核能利用效率高达90%以上,能够24小时为 AI数据中心供电,能够满足持续运转的需要。
其稳定性是风电、光伏等间歇性电源所不具备的,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世界各大技术公司纷纷行动,确认核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谷歌,亚马逊, Meta等公司与十四家金融机构,140家核电站,31个国家,共同签订了一份名为“三倍核能的协议”的协议,计划在2050年之前使世界上的核动力能力翻三番。
Meta和美国最大的核动力公司签署了为期二十年的合同,亚马逊投资了六亿五千万的核电力供应数据中心,这一切都表明,在人工智能的竞赛中,能源的自主性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继续致力于核能和人工智能的合作。本项目拟以微软的嵌入式反应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能量效率提高问题,以科技创新缩短能耗和能量消费之间的差距。
核能的洁净特性也可以减少 AI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瓦特算力碳排放量"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使中国在计算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正努力加快这一局面的突破。
特朗普在2025年签订了四份关于核电的总统令,将2050年的核电容量增加到400亿千瓦,并规定2030年之前新建10家核电厂,并将批准时间缩短到18个月。
NuScale的第一个反应堆预计在2029年投入使用,但是从计划到实际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中国拥有完善的核能科技和可靠的生产能力,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这种无形的能量竞争,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科技竞争。
由核能提供的可靠供电,使中国 AI得以立足于基础的能量保证。
美国被“卡脖子”的经历再次证明,核心原材料由本国提供是多么的重要。人工智能和核能的紧密结合,使能源力量逐渐变成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支柱,中国已经在这个领域打好了坚实的地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