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当先!“十四五”期间,广东在多个“第一”和“率先”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11月6日,首个“广东十四五”取得的成绩举行了首次记者招待会。会议还就广东省“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图:第一场“‘十四五’广东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言人胡洪在会议上表示,广东省要高质量地完成“十四五”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五”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洪表示,广东在过去的五年里,坚定不移地担当起了“强省”的重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广东的 GDP在2021-2024年分别突破12万亿、13万亿和14万亿,到2024年, GDP将达到14.16万亿,继续保持36年首位;“十四五”之前的4年,平均每年增长4.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5万亿元,是34年来最大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来,广东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1310”战略,实现了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突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聚度排名世界首位,基础设施连通程度加快,"轨道上大湾区"初步建成,跨江通道群初具规模。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兼大湾区办公室主任艾学峰介绍,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日益增强,依托“深港河套”“两点”,粤澳“横琴”“两点”,广深港“广珠澳”“两廊”,加速高端创新要素的聚集。深中通道和黄茅海大桥等重大跨海项目相继竣工,深圳与中山之间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两个小时减少到半个小时,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的联通,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四网融合”试点。
“湾区通”项目持续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和跨境人才交流等工作不断扩大。艾学峰尤其指出,“澳车北上”的“港车北上”,单牌汽车超过七百万辆,与港澳共同颁布262条“湾区标准”,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港澳专业人士超过8000人,跨境金融通的业务总额超过一千二百亿元。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胡洪表示,广东在科技创新上的综合实力已经8年保持了全国的领先地位,研发投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和高科技企业的总数都是全国最多的。制定“卓粤”基础研究十年计划,深化“璀璨行动”等重点科技项目,继续把全省1/3的重点科研项目投入到基础研究中去。
“广东坚定不移地把制造放在第一位,加速构建更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工业系统。”胡洪说,我省已培育出九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超过2200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数字经济在全国排名第一。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营业收入已达到992亿元,在全省的运算能力和企业规模上都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24.7万台(套)、72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727家)、20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广东最大的特点。广东省发改委副司长龚桢梽向记者介绍了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取得的成效。他说,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市场主体更加有活力。
截止到九月底,全省登记的市场主体已超过两千万个,包括企业九百万个。深圳的综合改革试验取得了60余项“全国第一”,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粤港澳大湾区内陆九个城市被列入了国家要素市场分配综合改革试点名单。广东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已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最受欢迎的商业环境”称号。广东“朋友圈”不断扩大,其发展成就为“广东智慧”、“广东经验”、“广东答卷”,都是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形成的。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秦黎明表示,在“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完成基建总投入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对基础设施的支持和支持力度明显提高。全省拥有3000多公里的高速铁路,1.17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400万标准箱,民航机场年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全市城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公路,通航世界。
在能源保障上,秦曙光指出,我省新增电力装机总量已超过2.56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了1.5倍。已完成石油天然气管线7600多万公里、700,000个公用充电站,1123个乡镇公用充电站全部覆盖。
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大湾区办副主任朱伟表示,广东正通过“百县、千个乡镇、万个乡村振兴计划”,有序推进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区域的转移。县域经济逐步步入正轨,已连续两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朱伟还指出,粤东、粤西、粤北等地的新一轮合作,首次实现了市县层面的全面覆盖。自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珠三角六个城市共投入162亿多元,12个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共引进600多个项目,规划总投资额达2100亿元以上。广东大力扶持县域做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传统优势如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做大做强,把“土特产”文章做好。“十四五”时期,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已有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4个,农业大镇92个。
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更亮眼
广东在绿色发展上也拿出了一张“绿美”的“成绩单”,这张“绿美”的“成绩单”。秦黎明说,广东以其国土面积为2%,碳排放量为6%,能源消耗量为7%,水资源消耗为7%,但为其提供了全国近9%的常住人口和10.5%的 GDP支持。此外,广东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2024年将达到95.8%,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全国149个国家考核断面平均水质量达到93.2%,劣水全部消除。
秦黎明表示,清洁高效的能源使用水平,科技创新,工业发展,为广东的绿色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绿色底色。“十四五”时期,我省新能源装机总量将超过燃煤发电,在建核电和核电建设均位居国内首位;与“十三五”末相比,累计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增加11倍,位居国内首位;与“十三五”末相比,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累计装机增加了10倍。
“十四五”五年来,广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更加夯实了发展的基础,更加充分地激发了发展的活力,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效率,更加显示出了制度的优越性。广东人民将不忘历史,感恩奋进,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