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暂停美豆采购,特朗普乱了阵脚
大洋彼岸正值大豆收获季,可美国的粮农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盯着丰收的大豆发愁,这些黄澄澄的收成没了销路,田间地头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无奈。有个豆农吐露心声:“咱们不能在一夜之间找着能顶上中国的大客户,再拖下去,这日子可就难熬了。”他们纷纷把压力甩给政府,希望能尽快想办法打破这个困局。

早在这之前,中方对采购美豆早已踩住了刹车。原因其实很明确,特朗普政府不断增加对华关税和其他限制措施,惹得中方不胜其烦,直接选择了另一条路。今年1到9月,据国内粮食码头的数据显示,来自美国的大豆运输船数量从去年的72艘猛降至32艘,从7月开始更是彻底断流。而与此同时,大量来自南美的运输船则络绎不绝。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大豆填补了空白,靠岸船只里的大豆占比竟高达九成之多。这背后不仅仅是对美国贸易政策的不满,更是中国早有准备的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开始显现成果。
美国豆农其实也不是没有尝试别的销路。据报道,他们曾跑到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主动联系那边的养殖户,希望对方能加大进口量。不过,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再大的市场都难比得过之前庞大的中国需求。面对这些突破口未见起色的失败尝试,美豆农的焦虑随之而来,无形的寒意渐渐蔓延。靠着大豆生活的这帮人,如今能想到的对策就是指望政府重新打开与中国的贸易通道。
在这种背景下,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站出来“放狠话”了。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他直指中国“不买大豆”的行为是“经济对抗”,甚至扬言要终止与中国在包括食用油在内的部分贸易往来。他试图打出“退一步让两步”的惯用手法,企图让中国有所妥协,还特意强调美国完全可以自产食用油,不必依赖任何外部供应。
然而,特朗普叫嚣的“食用油”并非单纯供人吃的那种。实际上,美国大量进口的废弃食用油(UCO),主要用途是用来制造生物燃料。根据数据,从2020年到2023年,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废油量迅速飙升,2024年预计达到127万吨,占总进口的43%。简而言之,中国是美国获取这类原材料的重要出口方,贸然掐掉,对美国本土来说怕是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中方并未轻视美国的喊话。从贸易战到关税战,中国的态度其实一直很明确。商务部方面再度重申,美方谈判既要有诚意,也需停止威逼恐吓,两国应秉持平等互惠的原则顺利推进接下来的经济交流。但如果美方继续采取极端措施,中方也毫不忌惮用对等反制手段予以回应。
美媒同样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隐患。有专家指出,美国在对华大豆出口问题上的信任崩塌可能会带来长期影响。更何况,中国正不断强化自身的粮食自给能力,努力降低对外依赖程度,这进一步加深了美国想通过强硬威压来扭转局面的难度。
特朗普口中的“经济对抗”,背后不仅是双方贸易浮沉的缩影,也是中美博弈触及深水区后的真实写照。一边是在大豆田里摩拳擦掌的农民,一边是中国对外合作战略的越来越成熟和灵活,这场博弈的发展方向,竟逐渐拉开了一种长远不可逆的格局变化。

